(转载自成都商报)
9月19日,在成都高新区天久南巷一家药店,市民王女士因为高血压需要继续服药,想买苯磺酸氨氯地平片。由于该药属于处方药,店员引导她来到店内“微问诊”系统前。视频接通后,成都东升医院的李医生根据她的病史病情开了一张电子处方,执业药师陈艳丽远程审核药方后,药店根据处方售药并登记。
“我是多年的高血压,一直都在吃这个药”,王女士表示,为了开同样的药,去医院排队挂号太麻烦,来药店就能买实在方便。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,为助力成都自贸试验区建设试验,市食药监局全面推行执业药师远程药学服务和电子处方,将全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门店及单体药店均纳入试点范围。
据统计,老百姓到药店买药,处方药占35%左右。而根据国家规定,为了保障老百姓的用药安全,特别是预防抗生素的滥用,处方药必须凭医生的诊断和处方才能购买。
随着国家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战略的推进和发展,成都率先通过“互联网+医疗”的模式,在药店上线了“微问诊”远程问诊和电子处方系统,通过共享的模式,打破了医院的围墙限制,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,进而降低药店获取处方的成本,从根本上解决了药店处方药销售的难题。
系统已使用两年时间,覆盖了成都80%以上的药店,累计远程问诊和开具电子处方960多万张,目前每天服务的用户超过了2万人次,成为其他城市学习的样板。
作为“微问诊”系统的开发方,四川骏逸富顿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周聪俊告诉记者,实行电子处方,解决了零售药店经营上的问题,即处方药销售无法获取处方;同时,又为老百姓提供了便捷、免费的医疗服务,保障了用药安全。特别是患有慢性病、长期服药的市民,不用老是跑医院开同样的药了。
从政府部门监管上来说,通过对大量电子处方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,有助于掌握成都市民的健康状况和用药情况。
一个新的系统建设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,近年来,“微问诊”系统也在不断改进,提升用户体验。
记者看到,现在通过系统,病人在几秒钟内就能跟医生面对面通话,还可以在问诊后通过微信扫码,获取当次问诊的音频记录和电子处方,可以在手机上管理自己的电子病历,随时查阅。据了解,系统数据都进行了备份,保证数据安全,整个问诊过程可追溯。
周聪俊表示,电子处方已上线7000多家,目前整体运行状况良好。下一步将根据相关文件要求,增加问诊过程中病人上传首诊病历资料的功能。同时,加强用户实名制和电子病历管理的功能,通过人工智能,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