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公司动态
  3. “微问诊”登陆新...

“微问诊”登陆新城快报“创业故事”栏目

“微问诊”登陆新城快报“创业故事”栏目


640.webp.jpg

      2015年年初,一部暖心动画片《超能陆战队》爆红全国,电影里那只一肚皮医疗知识,懂人心送温暖的机器人大白不知俘获了多少人的心。如果我有一只“大白”该多好……2015年3月15日,手机app市场上,一款来自成都的健康医疗类应用正式上线——微问诊,logo的外观型似一颗仁心,点开浏览:咨询、问药各大版块清晰,有着与大白一样的“治愈”功能,又不失简洁大方的风格——就像它的创造者:“初次见面,我叫罗红,我的创业产品——微问诊。”


创意微问诊

手机“大白”:瞄准日常小关怀

       移动医疗,一个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。在现今中国人的手机上,各式各样的应用早已眼花缭乱,但多重因素叠加,手机应用市场上,与医疗、健康相关产品一直“稀缺”。2014年,随着移动医疗政策的相对松动,国内移动医疗产品终于如雨后春笋。同年3月,在成都,刚过而立之年的罗红,离开了自己摸爬滚打10余年的传统医药行业,正式辞职创业——“微问诊”团队建立。

      目前在国内,移动医疗app主要分为:挂靠医院的延伸服务型、以及医生与用户一对一服务型。其中前者主要为用户提供医院挂号等协助性服务,而后者多以签约医生形式提供在线诊断服务。在这两者之间,罗红将微问诊的创意亮点描述为,“我当时就想,一款手机app就像是通讯录里的一个医生朋友,日常生活中的小病小灾,偶尔的不适、感冒发烧,拿起手机就可以打给‘它’,这就是微问诊的原型。”

      就像电影中的“大白”,罗红认为一款手机问诊平台也应该瞄准日常小关怀,“大病重病去医院,小病小灾自己解决,这就是现在中国人医疗常态。其实相比前者情况,后者才是移动医疗未来发展的市场。日常生活中拿不准的不适感,日常用药不知如何是好,从创业之初,我们就确定微问诊的顾问医生要‘全’但不必‘精’,对最不起眼的健康问题给出最专业的意见。”


科技·团队

视频问诊,保证流畅是难点(小)

      但是即便定位准确,移动科技产品的创业依然困难重重,本人出身传统医药行业,仅凭着对科技行业的热情,“什么高科技的玩意儿,我都喜欢试一试”,罗红于2014年初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团队,“都是手机应用领域的高手。”这群人中,有的是感召于罗红本人的热情,“她有医药行业的经验,有对高科技产业有激情,创业肯定行”;有的则是对当今医疗现状颇有感触,“我的妻子就是一名医生”;另外一些则是经过严密的市场分析,“大医院人满为患,但其实70%的患者的病情在家附近的药店、社区医院就能解决,他们缺的只是专业的意见。”每个人这些不同的角度和观点,也反应在了产品研发中,“我们决定做国内首款全免费在线视频医疗服务平台。”

      从技术角度来讲,在这里,视频是重点——流畅是关键。采访中,罗红团队的技术负责人如此描述其中难度,“首先是与各大移动网络供应商适配;其次,要寻找适合不同网络环境、不同网速的视频通讯模式;稳定性赶超手机微信,细节功课一度做到为每个手机型号‘订制’传输方案。仅此研发过程,就历时3个月。”

       至今年3月“微问诊”正式上线,按当前下载量预估,到今年6月,将有100万用户下载。“目前日均活跃用户人数超过1000,初期反馈显示,免费视频问诊服务全天无卡顿,用户体验不错哦。”


专业·到家

全科医生“开方”连锁药店送药

      3月底以来,成都室内气温大幅回升,“宝贝两个月大了,手上突然长了很多红点点,不是很严重,又怕交叉感染,不想去医院。但是弄不清这红点是啥,心里就感觉没底,怕是大病,医生你看看。”问话的孩子妈妈通过手机拍了一张红点的照片传给了医生。微问诊医生皱起眉头放大患处红疹片刻答道,“目前情况看起来不严重,如果出疹时间不长,建议使用xxx类药物,现在看来就是孩子出生会遇到的湿疹,不必担心。”通话结束后,建议用药的名称直接出现在手机上,点击——送药,30分钟后药品上门,2天之后,宝宝痊愈。这一切并非电视中的科技宣传片,是就发生当下成都的现实场景。

      而为了实现这一切,你需要一支百余人的执业医师、专业药师队伍专职从事咨询业务,需要与全国五万家药店签订配送合约,建立覆盖全国中心城区的线下药品配送网络,以及信任!

      赢得用户的信任,对于罗红和她的创业团队来说并不难,“因为我们专攻小病症和慢性病的用药咨询,专业的意见和服务质量很快就会传开。”反而是前期的医生队伍创建,“因为我们的要求与一般医疗app不同,与一般医院也不同。”为保障服务质量,在招聘之初,“微问诊团队就确定了创建全职‘微问诊’医生,建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咨询中心,医生、执业药师们全部执业上岗,要求全科医生以及有经验的执业药师。”


情怀·创业者的理想

我有一个朋友,他是医生

      严格的人才把控,保障了服务的质量,目前“微问诊”产品正式上线不到一个月,后台数据显示,下载用户超3,每天活跃用户不下1000人,罗红的手机“大白”计划已经迈出第一步,而这还只是个开始,“在手机“微问诊”app功能中,有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功能——病历记录。为注册用户记录他的每一次问诊、用药,供以后查询了解,微问诊以后要做的不仅是手机里的‘大白’,而是你身边的家庭医生。”

      当然,在这一切完全实现之前,罗红在采访中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初衷,“为最广大的公众提供最基础的日常医疗建议,这是近乎公民权利的服务项目,这一项上我们坚持永远免费;而一款医疗手机app的情怀,还有人情,是因为它的背后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怀,我们不是你手机里的专家,而是你的朋友,只不过碰巧是个医生。”